中医文化中流传着一句至理名言:“精为人之根,气血为人之本”,此言一语道破了精气血在人体健康中的核心地位。其实,众多养生爱好者都深谙此道,明白精气血对健康的重要性,然而,他们中的许多人却苦于找不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养生良策。须知,养生之道并非一味追求名贵之物,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譬如,有一种草药,被古人赞誉为“治世之良相”,位列“四维”之列。用它来养血,堪称“补中之大补”。此物虽价格低廉,却能与名贵的人参相提并论,养生功效显著,尤其擅长补血、滋阴、益精,对肝肾及精气血大有裨益。
此物便是玄参科植物地黄的根块,经过晒干、与酒共蒸等精细工序后制成,中医文化中称之为“熟地黄”。《本草正》中首次提出了“四维”的概念,并将熟地黄列为其中之一,原文道:“人参、熟地、附子、大黄,实乃四维。人参、熟地者,治世之良相也;附子、大黄者,乱世之良将也。”书中还提及它们的特点:“兵不可久用,故良将用于暂;乱不可忘治,故良相不可缺。”由此可见,这“四维”实为养生中极具代表性的四味中草药。而熟地黄能与人参齐名,绝非空穴来风,而是有其深厚的理论依据。
最具代表性的是《景岳全书》中的论断:“补气以人参为主,芪、术但可为之佐;补血以熟地为主,芎、归但可为之佐。然芪、术、芎、归,亦有所当避,而人参、熟地则气血之必不可无。”书中还进一步阐述:“故凡诸经之阳气虚者,非人参不可;诸经之阴血虚者,非熟地不可。人参有健运之功,熟地禀静顺之德。此熟地之与人参,一阴一阳,相为表里,一形一气,互主生成,性味中正,无逾于此,诚有不可假借而更代者矣。”
在《珍珠囊》中,直接点明了熟地黄的养生功效:“大补血虚不足,通血脉。”而《本草纲目》则将其养生之功总结为:“填髓、生精,补五脏之不足,通血脉,利耳目,黑须发。”熟地黄的实际养生方法,可细分为四大类来阐述。
一、养血补血
在中医文化的认知中,血藏于肝,精藏于肾,血可滋养精气,精气可化生为血,故有“精血同源”之说。因此,滋养精血需同时进行,方能更好地促进血液的生成。而熟地黄养生,既能补血又能益精,被历代古籍誉为“补血之要”。
若气血不足,偏重于血虚,滋养可用熟地黄、当归、白芍及川芎,此组合深受历代典籍推崇,最适合肝血不足之人养生。若肝血不足,不能充分濡养双目,出现视力模糊等眼部亚健康问题,可用熟地黄与当归、白芍、天冬一同养生。若气血不足,不能滋养筋骨,可用熟地黄、当归、白芍再加木瓜。若气血两虚,既需养血又需补气,可用熟地黄与人参搭档,若再加入当归、白芍、黄芪、白术,则效果更佳。
二、滋阴
《本草求真》中提到:“阴虚而火升者,非熟地之重不足以降之;阴虚而燥动者,非熟地之静不足以镇之;阴虚而刚急着,非熟地之甘不足以缓之。”由此可见,熟地黄擅长滋阴,尤其适用于肝肾两脏之阴虚。
若因阴虚而生“虚火”,可用熟地黄与山药、山茱萸一同养生。若火热明显,可再与知母、黄柏搭档,以增强滋阴效果。若阴虚阳亢,养生可用熟地黄与山茱萸、枸杞子、山药一同滋养肝肾之阴,再用菊花、石决明潜降上亢之阳。
若肾中阴气不足,不能濡养心阴,则会出现晚上睡觉多梦、易忘事、出虚汗等亚健康问题。此类人群养生可用熟地黄与柏子仁、麦冬、枸杞一同调理。若肾中阴气不能滋养胃阴,则可能出现胃中虚火,养生可用熟地黄、知母、麦冬一同搭档。若肾中阴气不足以滋养肺阴,则可能出现肺中虚火,表现为肺燥、肺气上逆而咳、痰少且经常口渴、腰腿发软等亚健康问题,养生可用熟地黄、玄参、百合、川贝一同调理。
三、益精
精气源自先天禀赋,依赖于后天营养物质的滋养。精散则化生气血,气血聚则为精。精气不足者,若为孩子,则生长迟缓;若为青壮年,则子嗣困难;若为中老年人,则易衰老。
此类人群,若为孩子,养生可用熟地黄、五加皮、山茱萸;若为青壮年,可用熟地黄、人参、五味子、菟丝子;若为中老年人,则可用熟地黄、何首乌、枸杞子、龟板胶一同养生。
四、促进糖代谢
糖分的代谢问题,让许多人倍感困扰,尤其是糖分增多的情况。在中医文化中,此类问题用“消渴”二字形容。一般而言,初发消渴者,多以燥热为主;时间一长,则阴虚与燥热夹杂;再久一些,则以阴虚为主。
在养生原则上,此类人群均应立足于滋养肾中阴气,并根据个人特点选择相应的搭档。如熟地黄与石斛、麦冬一同搭档,可增强滋阴、生津止渴之力;与知母、石膏、牛膝搭档,可增强清胃火之功;与黄柏、知母搭档,可增强滋阴降火之功。
值得注意的是,熟地黄虽好,但不可多用,一般以9至15克为宜。熟地黄还有黏腻的特点,不易消化,因此气滞痰多、食欲不振、大便不成形者,不宜用它养生。
熟地黄虽名而不贵,却确确实实与人参齐名,是养生中的佳品。大道理无需多言,找到适合自己的养生方法,才是最合理的养生之道。
股票如何做杠杆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