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学与影视的璀璨世界里,对奇花异草的描绘总是令人印象深刻、心驰神往。现实中,奇花异草亦不鲜见,然而它们远没有小说或电影里渲染得那般神奇夸张,而是如同其他植物一样,各自拥有独特的价值与用途。
譬如有一种别具一格的“奇花异草”,在其他植物蓬勃生长、郁郁葱葱之际,它却悄然枯萎。可正是这看似平凡之物,却蕴含着养生的奥秘。李时珍对其推崇备至,赞誉它具有“纯阳之气”,在其鸿篇巨制《本草纲目》中屡次提及,更以“如神”二字来形容其养生功效。此物用于养生,尤擅清解肝火、疏散肝郁、平抑肝阳。
这神奇的植物便是夏枯草,养生时主要取用其果穗。因它在夏至之后便会枯萎,故而得名。《本草纲目》中记载:“此草夏至后即枯,盖禀纯阳之气,得阴气则枯,故有是名。”在部分地区,夏枯草也被称作大头花。待到夏季,其果穗变为棕红色且半枯之时,便可采摘下来,晒干后妥善保存。
夏枯草用于养生,历史源远流长,已有两千多年之久。早在《神农本草经》中便有相关记载,认为它“主寒热,破瘀,散结气”;《本草衍义补遗》中补充道,它能“补养血脉”;《滇南本草》则称其可“祛肝风,行肝气”。
《本草便读》中提到,夏枯草“能解肝家郁火”;《本草求真》说“一切热郁肝经,得此无不效”;《本草纲目》中更是多次阐述夏枯草的养生方法,称其养生“如神”。
用夏枯草养生,主要针对“肝热、郁气、郁结、肝阳”等状况,尤其擅长清肝之郁结,平抑上亢的肝阳,调控血液运行中出现的压强偏高问题。因此,可从以下三个方面介绍夏枯草的养生方法。
一、清肝胆之热
需说明的是,在中医文化里,有些概念范畴较为宽泛,比如肝胆之热。但在实际运用中,又需细致区分。夏枯草虽能清肝胆实热,但最为擅长的还是治疗因“肝热气滞”导致肝火上炎而出现的眼睛“珠痛”,且这种疼痛在夜晚尤为明显。这类人群养生时,可用夏枯草与香附一同泡水饮用。
二、解肝火、散肝郁
肝火旺盛或肝气不舒畅,若持续时间较长,便会形成郁结。肝郁化火,会导致津液耗损,火热郁蒸进而化为痰;忧思郁怒等情志不畅,则容易使肝气不舒,时间久了便会气郁痰凝。而用夏枯草养生,可疏肝气、解肝郁,从亚健康的根源入手进行调理。症状表现不太明显的,可用夏枯草泡水饮用;症状较为明显的,可用夏枯草与玄参、牡蛎、昆布等搭配,以增强散结之力。
三、平抑上亢的肝阳
在中医文化的认知中,肝阳过度旺盛会“上亢”,即向上影响头脑。肝阳上亢的特点是容易“化风”,用通俗易懂的话来说,就是肝阳上亢会导致血管内部压力过大的亚健康状态,也就是人们最为担忧的三种“高”之一。
这类人群一般可用新鲜的夏枯草与冰糖一同煮水饮用,或者将夏枯草与蒺藜、桑叶、草决明搭配使用;症状较为顽固的,可用夏枯草泡水或煮水作为辅助调理;若此类亚健康状况属于肝火上炎且络脉瘀滞,则适合用夏枯草与玄参、黄芩、龙齿、珍珠母、生地黄搭配。
值得一提的是,夏枯草具有“苦寒”的特性,因此不可过量使用,一般以6至15克为宜。而且,若长期大量使用,容易对脾胃造成不利影响,正如《本草从新》中所言:“久则亦损胃家。”不过,《本草通玄》中记载了一个实用的小技巧,值得大家了解。
书中原文为:“久用亦防损胃,与参、术同行,方或久用无弊。”其中,“参”指的是人参,“术”指的是白术。也就是说,在使用夏枯草养生时,适宜与人参、白术搭配使用。
夏枯草虽属奇花异草之列,虽没有小说或影视作品中那般神奇莫测,但也是不可多得的养生佳品。俗话说“物尽其用”,只要运用得当,夏枯草对健康大有裨益。
股票如何做杠杆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