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日经亚洲》报道,日本半导体企业Rapidus成功生产出日本首个2纳米晶体管,这一消息在全球半导体行业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很多人认为,这标志着日本在芯片制造领域正迎头赶上,但在我看来,这更像是美国在芯片制造回流本土的尝试遇阻后,转而扶持日本的策略选择。
Rapidus的技术来源根据公开信息,Rapidus是借助美国IBM的技术来试产2纳米芯片的。虽然他们已经成功制造出原型晶体管,但距离真正的量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按照计划,Rapidus的2纳米芯片量产要到2027年才能实现,而台积电和三星等竞争对手早已在2纳米领域布局,并且计划在未来几年内推出更先进的1.4纳米技术。
展开剩余82%这意味着,即使Rapidus的量产计划顺利进行,也已经落后于主要竞争对手。
不过,日本在半导体设备和材料方面确实有很强的实力数据显示,日本在全球最尖端的半导体设备市场中占据了30%的份额,分别为:
沉积薄膜设备,日本tokyo Electron
刻蚀设备,日本tokyo Electron
热处理设备,日本tokyo Electron
清洗设备,日本tokyo Electron
超精密测量设备,Hitachi High-Tech
移动芯圆机械臂,日本FANUC
组装测试封装设备,日本Disco 、东京精密、日本tokyo Electron、Advantest
沉积薄膜设备,日本tokyo Electron
刻蚀设备,日本tokyo Electron
热处理设备,日本tokyo Electron
清洗设备,日本tokyo Electron
超精密测量设备,Hitachi High-Tech
移动芯圆机械臂,日本FANUC
组装测试封装设备,日本Disco 、东京精密、日本tokyo Electron、Advantest
上面这些都是半导体业内最顶尖和品质最稳定的设备商。
此外,日本在半导体化学制剂方面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尤其是光刻胶等材料,占据了全球70%到90%的市场份额,高端的ArF和EUV光刻胶市场占有率甚至超过90%。
这里有个小故事,那就是据说当年三星输给台积电就是因为日韩贸易战日本对韩制裁禁售光刻胶和半导体设备,三星替代不顺才一步步落后的。
这些优势为日本半导体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太依赖外部技术也不好然而,日本半导体产业也面临着一些潜在的风险,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对外部技术授权的依赖。
Rapidus的2纳米技术来自IBM,美国也只是看中了它能成为对抗台积电垄断的“第二供应商”,想打压随时能打压。
就像上世纪80年代,美国通过《美日半导体协议》等手段打压日本半导体企业,导致日本半导体产业一蹶不振。
如今,如果日本再次过度依赖外部技术,很可能会重蹈覆辙。
中国芯片道路才是最正确的相比之下,中国的半导体企业选择了一条自主研发的道路。中芯国际等企业在先进制程研发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果,虽然与国际领先水平还有一定差距,但一直在稳步前进。
这种自主研发虽然起步艰难,却是最不怕被制裁的一类技术,能为企业长期发展筑牢根基。这点在我国企业管理软件领域的发展轨迹体现的尤为鲜明。
以云表平台为例,其靠自主创新的“表格编程”技术闯出了一片天。这技术特别接地气,不用写一行代码,普通人对着表格拖拉拽,就能自己开发ERP、MES这类复杂管理软件,把传统编程的门槛砍了一大半。
它手里握着多项自主专利,从底层技术到应用场景全是自己的东西,压根不怕被“卡脖子”。
现在这平台在制造业、物流、政务等领域用得可广了,像恒逸石化、中铁、许继电气这些大企业都在用它搭建管理系统,硬是从SAP这些国际巨头手里抢下不少市场份额。
这充分说明,自主创新不仅能站稳脚跟,还能在国际竞争中打翻身仗。
小结Rapidus生产出日本首个2纳米晶体管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但这并不意味着日本已经迎头赶上。
日本半导体产业在设备和材料方面的优势值得肯定,但依赖外部技术的风险也不容忽视。
中国半导体企业的自主创新之路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证明了只有掌握核心技术,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最后,感谢您的阅读,更多精彩,评论区见。
文|胖胖
发布于:广东省股票如何做杠杆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